(资料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7月14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市科协“十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于北京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大意义,是未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目前北京人均GDP处于我国前列,单位GDP耗能较低,说明绿色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标志性成绩。”赵春江表示,“技术创新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北京市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除了专家、教授等高端技术创新人才,还增加了工程科技人才,这说明北京的人才观发生了积极变化,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科协“十大”上,赵春江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北京市科协供稿)
此外,市科协“十大”也提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赵春江表示,新政策中,政府设立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可以按照规定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相信对加快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在个人研究领域,赵春江在会议期间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农学、信息、装备机械三大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者,目前他重点研究的对象是无人农场,“现在城镇化和老龄化是大趋势,如果‘00’后都不愿意种地,那就要靠机器来解决种地的问题,我们团队正在研究建设这方面的完整的技术体系。”
赵春江认为,信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对农业产生变革性影响,目前被外界所熟知的智能农业和智慧农业的侧重点并不一样,智能农业重点强调了机器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重点是机器的智能。智慧农业则更加强调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既包括农作物,也包括机械和人,更强调人的智慧,智慧和智能都离不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支撑。”
作为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的专家,赵春江表示信息技术能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育种已经从1.0发展到了4.0,我们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实现方法是基于大量的表型组数据和环境组数据、代谢组数据、基因组数据进行综合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哪些组合好,哪些组合不好,再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找到更多的关键基因位点,最后反过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修饰。”
在他看来,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对于提高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赵春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他的团队已经在圆白菜、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上,实现了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农艺的融合,完成了自主作业的相应技术体系。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