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贵阳贵安科协工作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通过九方面措施,把科协真正锻造成为贵阳贵安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强化科普经费保障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在“十四五”期末努力实现人均科普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2025年贵阳贵安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6%以上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强化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技场馆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按照省市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基础,以流动科技馆、社区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为延伸的科普场馆服务体系。
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鼓励贵阳贵安优秀科技人才申报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省管专家、“贵州杰出人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两院院士等,对明确为战略科学家及两院院士后备人选、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后备人选、“青年拔尖人才”后备入选、“大国工匠”、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相关人选的,按国家和省、市相关人才支持政策给予经费支持,用于工作室团队、平台等建设,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给予稳定、持续的政策经费支持。
强化高端智库建设方面,按照《贵阳市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贯彻落实《贵阳贵安人才“强省会”行动若干政策措施》;建立院士专家数据库,积极争取“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入贵阳贵安。
强化兼职政策的落实保障方面,鼓励各级各类科技人才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实践,支持和规范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离退休科研人员分别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和发挥专长的前提下,按规定到有关行业领域的企业、学会等兼职创新并取得合法报酬。
强化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支持在筑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依据国家关于科研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解决科研管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企业),培育认定一批市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机构;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在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以及在筑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强化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有序开展方面,按照省级部门修订出台的图书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条件,由科协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做好贵阳贵安各类从事科普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推荐评审工作,为科普人员搭建职称评定平台,培养壮大科普工作人才队伍。
此外,《措施》还明确了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学会(自然科学类社会组织)创新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具体举措。
下一步,贵阳市科协将全力以赴抓好《措施》的落实落地,以《措施》的实施强力助推贵阳贵安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普及能力的大提升。(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