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小暑的来历:
小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我们的祖先顺应农时,根据星象文化,观察天体运行而总结出的自然规律。古人认为农历六月的热应该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小暑由此而来。
小暑的风俗:
1、食新
在我国古代,民间有着小暑“食新”的习俗,就是在小暑这天用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作成面饼或者面条,与邻居一起分享食用,食新的习俗表达出人们对于丰收的期盼。
2、吃饺子
我国民间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俗语,小暑即头伏。所以每到小暑时节,很多地方有着吃饺子的习俗,小暑到来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饺子是一种非常好的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1、斗蟋蟀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2、晒书画衣物
小暑适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3、“吃炒面”与“进汤饼”
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这说明魏晋已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