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23日,2022北京·海淀“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开幕。本次活动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通过启动仪式、农副产品及农业品牌宣传、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体验及乡村味道掌门等环节,充分展示海淀区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建设新面貌、农民幸福新生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活动邀请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园区、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
活动在《丰收中国年》 喜庆的歌舞中拉开了帷幕,海淀区副区长马光耀发表致辞,他说,又是一年丰收时,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金黄璀璨的京西稻田里,共同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他表示,海淀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区种植粮食7324亩,蔬菜6933亩,产量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获得全面丰收。保基础更要促发展,积极推动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京林蔬艺上庄园等一批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建成投产,农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升级。
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辛霞讲述了“京西稻”的故事。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特产,“京西稻”是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000061),京西地区水稻种植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到东汉已有明确记载。辽、金时期,已是“粳稻之利,几如江南”。明朝迁都北京后,周边稻作生产开始供应宫廷。到清朝时,京西水稻得到多位皇帝的推广,海淀区京西稻清朝时种植在由皇帝亲自开辟的“官田”之中,以玉泉山山泉水灌溉,由国家机构管理,寄寓着数位清帝“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是农业生产的国家示范田。“京西稻”曾经是皇家贡米,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几年也作为网红特产登陆了故宫文创店销售。
2022年春季,北京·海淀上庄镇政府、中关村(000931)科学城联合海淀区科技企业——博创联动,选择上庄镇 405亩京西稻种植区作为项目建设点,通过集成应用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以高标准农艺为保障,以智能农机为核心,以精准化栽培为手段,以农场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为依托的,可靠感知、全面互联、数字化智能调控的智慧农场。
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覆盖了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作业农机、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构建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建设京西稻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智慧农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以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对京西稻由传统人工管控到远程数字化智能管控的转变,是北京首个以“技术+服务”三产融合为核心的智慧农场示范区。旨在将科技优势赋能农业发展,以数智力量传承京西稻文化,锻造出海淀区面向京津冀地区的数字化农业突破发展新引擎和面向全国的产业动能引领新基地。
农业科技要发展,培育新农人是必由之路。只有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接受新理念、新设备,有意愿从事农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现场,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被授予“海淀区中小学学农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有更多的青少年到现场观摩农业科技的发展,基地将为传播农业科技和培养未来新农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历了春耕,智能农机全程数字化的智能耕整地作业、智能插秧作业;夏管,智能植保机械进行的除草、灭虫等作业等流程,科技范儿十足的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正在逐步实现京西稻传统人工管控到远程无线智能管控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决策能力,达到农场管理及作物种植最初一公里的精准化、智能化、规划化、标准化及数字化,打造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可复制推广的无人农场示范样板。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正逐步形成农业生产新场景,推动科技农业的示范发展。
京西稻这片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御稻”如今已经插上科技的翅膀,即将迎来全新的丰收场景。科技与传承将携手共生,将京西稻稻作文化一直传递下去。科技将赋予农业崭新的未来,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与传承将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