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环球观天下!许耀刚:守望江畔林海40载
来源: 姑苏晚报 发布于:2023-05-24 18:26:19

“我家住在长江边”报道组记者顾志敏周哲

今年3月,60岁的许耀刚从太仓璜泾镇长江林场护林员的岗位退休。刚刚退下来那几天,许耀刚还是闲不住,每天都要去林场转一圈。江涛拍岸,鸟叫蝉鸣,这是40多年来他最熟悉的声音。

许耀刚是土生土长的璜泾镇人,他的家就在林场边,小时候他最喜欢在江边玩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片上千亩的林场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水果、稻麦等是附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许耀刚和妻子也在这里承包了10亩果园。


【资料图】

为了保护长江堤岸,这片土地从80年代开始逐步腾退种树,当时周边种庄稼、种果树的人大部分都走了,许耀刚却选择留下来,成了林场的护林员。“从小在这里长大,有了感情,就不愿意离开。”许耀刚说。

最开始的时候,整片林场包括许耀刚在内只有2个护林员。他们两个人要负责千亩林场的树木养护、杂草清理、环境保护等等工作。2015年,另一位护林员转到其他岗位工作,许耀刚成了最后一个坚守在林场的“守望者”。

数十年里,许耀刚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六点准时出门,带上工具,开始自己一天的护林工作,遇到下雨天,经常一片泥泞;寒冬腊月里,江风分外凛冽,“但走一走很快就暖和了。”

整个林场一千多亩地都是许耀刚的巡查范围。走完整个巡林线路,差不多要3小时,一万多步。这条路,许耀刚走了40多年,路边的每一棵树他都非常熟悉。“有几棵水杉、池杉是1982年我刚到林场工作的时候亲手种的,那时候才一米多高,现在长成10多米的参天大树了。”

目前,长江林场一共有1.9万棵树,主要是香樟、水杉和银杏。“水杉喜光、喜湿润环境,要注意剪除干枯受损、生长过密的枝条,节省养分;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下大雨的时候要及时排水,否则根系容易缺氧窒息而不萌发新根;香樟的根系发达,能抗风,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不一样的树有不一样的习性,许耀刚说起来如数家珍。

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既需要时光的磨砺,也需要悉心的照料。对待林场的小树苗,许耀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最怕的就是夏天,遇上台风大雨。刚栽下的树苗很容易被刮倒,一些大树的树枝也可能被大风刮断,加上林场处于内外江堤间,地势较低,大雨过后,要立即开闸放水,防止树木被雨水泡烂。”许耀刚回忆,有一年,台风半夜登陆,“江边的大风能把人吹走。”那时林场的小树不过一米多高,根本抵御不了这样的大风。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江边黑夜里,许耀刚与工友们冒着大风大雨来到林场,打开闸门泄水,并把被风吹倒的小树用竹竿支起。忙碌一夜,天亮时,数百棵小树被扶起,此时风雨也过去大半,许耀刚才和工友们回家休息。

记不得经过多少次在台风天里的“抢救”,这片林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水杉、银杏、香樟……林场里上万棵大树笔直挺立,仿佛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许耀刚。

寒来暑往与寂寞相依,秋收冬藏与鸟树做伴。没有风雨的日子,许耀刚的主要工作就是巡林。虽然没有同伴,但许耀刚依然能够在林子里找到不少乐趣。“每天都有小鸟和树做伴,感觉巡林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许耀刚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林场的秋天,不仅因为此时气候最为舒适,更因为落叶掉在地上,人踩在上面沙沙作响,舒服又有着特别的趣味,仿佛是在与树木对话。

几十年前,女儿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许耀刚经常带着她在林场里转转,告诉她不同的树的名字、特征,教她辨别不同的鸟,带她感受自然的魅力。看着女儿在自己守护的树林里蹦蹦跳跳,他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惬意。

护林40多个年头,许耀刚亲眼见证了一棵棵小树苗长大、成林,也亲眼见证了林场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以前周边人种地,一到雨季,江水泛滥,庄稼很容易淹死,林场的树长起来之后,明显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更新鲜了。”许耀刚说,虽然自己离开了林场,但是他种下的、养过的树会一直站在江边,守护这片肥沃的土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