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话题不断。近日,有媒体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业务核心团队。对此,格力电器回应称,“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不过,近年来,格力手机不温不火,确实难见大成绩。
【资料图】
格力手机“低调”的背后是格力电器多元化的反映。目前,格力暖通空调业务营收占比仍高,生活电器营收规模较小;不过,格力电器加紧向工业装备拓展,持股银隆新能源、盾安环境。格力电器多元化效果仍需时间沉淀。
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格力手机难以突围
近日,有媒体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业务核心团队,后续可能不再出新品。对此,格力电器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进入“格力董明珠店”发现,目前格力电器在售4款5G手机,售价3000元左右,页面显示4款手机总销量超过8000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2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第三,达1.5亿台。
格力电器布局手机业务要追溯到2015年。当年3月,董明珠宣布要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同年,格力电器发布第一代手机产品。2016年与2017年分别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董明珠也多次为格力手机宣传。格力手机最近一次受关注是2020年12月。当时,格力商城上架首款5G手机“大松5G手机”。
实际上,手机行业品牌集中度很高。据相关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台,出货量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为69.9%。其中,三星市场占有率21.6%,苹果市场占有率18.8%,小米市场占有率为12.7%;OPPO市场占有率为8.6%;Vivo市场占有率为8.2%。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认为,当前手机市场高度饱和,整体出货量持续下行,唯有高端市场仍有一定的扩容空间。品牌格局来看,OPPO、vivo、荣耀、小米、苹果五大品牌地位稳固,其他品牌基本都在生死线上徘徊。
“格力低调对待手机业务,一方面是因为在开放市场,格力手机缺乏竞争力,销售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格力多元化的重点不在手机业务上,保留小规模的手机业务,并且未必一定是整机业务,能够对于智能家居业务有基本的支撑即可。”丁少将表示。
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手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明显下跌,各个手机品牌日子并不好过。格力手机业务之所以低调,是因为格力手机一直发展不起来,市场销售量不大,更多由内部员工、经销商体系购买消化。”
家电企业布局手机业务难有成功
智能手机一直被视为全屋智能家居的移动控制枢纽,未来在智能家居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此之前家电企业纷纷布局手机业务。此前多位产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早年家电企业布局手机业务是希望在智能家居上有一番作为。不过,目前海信、TCL、格力等家电企业手机业务均没有亮眼的成绩。
梁振鹏认为,格力手机业务不成功,最主要原因还是格力是空调企业出身,白色家电更多是机械制造业,手机属于消费电子行业,两个领域的研发、管理、销售体系有很大差异,格力在手机行业比较陌生,在手机行业耕耘难度大。
“格力手机业务没有做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相对于头部大厂,格力手机的软硬件的研发能力不足,供应链没有规模优势,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品牌拉力不够,产品性价比不高,开放市场渠道能力不足等。”丁少将表示。
不过,如今家电企业逐渐收缩手机业务,但汽车企业对手机业务兴致勃勃。近年来,吉利汽车通过魅族杀入手机领域,哪吒汽车与黑莓合作,上汽集团和oppo共创生态;蔚来汽车在上海和深圳搭建了手机业务团队。
丁少将认为,汽车企业和家电企业布局手机企业,产业逻辑上类似,都是为了实现多元智慧场景的覆盖与联通,带来智能终端体验的差异化,从而带动已有业务的增长,并且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切入的方式上略有不同,部分汽车企业采取的是并购入局的方式,家电企业采取的则是自研的方式。相对来说,汽车企业的布局更加谨慎。
“跨界品牌未必不能在手机市场取得成功,实际上当下市场上的主力品牌,也有不少都是当初跨界而来的。不过,由于当下手机行业处于创新的平台期、市场的收缩期,因此跨界进入并非是一个好的契机。”丁少将表示。
多元化发展,格力拓展生活电器与工业方向
2014年,格力电器明确提出“将格力电器从一个专业生产空调的企业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的集团性企业”。在此前后,格力电器不断布局。2013年成立大松生活电器,主推小家电产品;2018年,格力电器收购晶弘冰箱。
格力电器2022年营业总收入1901.51亿元,同比增长0.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45.07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暖通空调业务营收1348.59亿元,同比增长2.39%。
目前,格力生活电器拥有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厨房电器、环境电器等。财报显示,生活电器营收45.68亿元,同比减少6.43%。不过,生活电器营收规模与暖通空调业务并不在一个量级。
近年来,格力电器也开始加速向工业装备方向拓展。2021年8月,银隆新能源成为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随后银隆新能源更名为格力钛。当年11月,因盾安环境拥有制冷与新能源业务,格力电器公告拟以总价30亿元持有盾安环境38.78%股权,盾安环境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谈及公司多元化,2021年底,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格力要做好两大板块,一个是消费电子板块全产业链的覆盖,一个是工业板块,包括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
格力电器2022年财报也提到,格力电器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旗下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费品牌及凌达、凯邦、新元等工业品牌,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2023年以来,格力电器加强“好空调,格力造”到“好电器,格力造”转变。
丁少将认为,多元化依然是格力必须坚持的方向,毕竟空调市场也几近饱和,格力亟待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不过,生活电器业务对整体营收拉力显然不够,但这部分未来有不小的增长潜力,格力要抓住消费升级、新品类普及、智能化升级等重要契机。工业方向是实现“格力再造”的根本所在,无论是智能制造、核心器件还是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都具备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也是格力、美的等传统家电企业科技化转型升级的确定方向。
“格力一直多元化发展,不过手机、小家电、厨房电器等业务规模并不大,市场份额也有限;空调业务仍是格力电器重要营收来源。与海尔、美的多元化发展相比,格力多元化成绩并不突出。目前,格力多元化向工业方向拓展,思路并没有问题,需要时间沉淀。”梁振鹏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