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漫山红遍的百里杜鹃、光怪陆离的织金洞、历史积淀的屯堡文化……随意点开乐天抖音账号上一条视频,贵州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跃然眼前。
(资料图)
这位90后旅游博主已经拍摄了170多条抖音短视频,既有秀美如画的风景,也有贵州的人文历史。
乐天是贵州人,本名叫龙延,他用短视频这种新的表达方式记录家乡,并获得了广泛关注。他在抖音拥有120万粉丝,其中很多粉丝留言催更,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下一条视频,贵州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好内容自发吸引的流量让人惊喜!”在乐天看来,贵州的黔山秀水、民族风情、自然人文、历史风光,美好、浪漫、神秘,不仅是很好的流量密码,更是他最想拍给大众所看见的。
在过去的三年里,乐天的视频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最初专注于自然风光,后来开始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进行深入探索。
从去年12月份开始,乐天决定拍摄中国的非遗技艺,这个计划想持续3年,拍够100条。一开始,乐天只是觉得可以去记录,但在拍摄走访过程中,乐天越发意识到,这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事,如果不及时记录,一门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可能就去世了。
今年,又来拍安顺地戏时,乐天就感受到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安顺地戏的一位传承人,2020年他拍摄旅行主题的短视频时曾经采访过。这次他还想寻访,但老师傅的徒弟告诉他,去年底,老人就因病去世了,“非遗真的要快点记录,不记录真的就没了。”
乐天听了,当时就流泪了。那个老先生一装上扮相,一戴上面具,整个人铁骨铮铮,精神抖擞。讲述对戏的传承时,眼里仿佛有光芒,这在当时给了他很大鼓舞。
“传统的精工细作的技艺,不该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那些传承人为了保护非遗文化的付出与坚守,都值得被我们记住。”乐天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题材,讲述非遗,其实是讲背后很多传承人的故事和它面临的困局。乐天也想尽他所能,让更多人看见坚守与传承的价值。
回归本心
乐天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工作,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但他一直有个心结,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于是在做了三年节目主持人后,毅然裸辞北漂。
2016年,25岁的他跳出舒适圈,到北京从零开始。在北京,他得到了飞速的成长。当购物主播,他在临场的直播中锻炼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反应能力。主持各种节目,也积累了各种能力。最后他又去了几家互联公司大厂,做综艺、做直播、做发布会等等。
虽然收入不错,乐天还是感觉不到开心。北京太大了,和很多人只是浅浅交集,他觉得很难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于是,2019年8月19日,他回到家乡贵州。
他坐在家楼下的森林公园里,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他开始总结北漂的这几年,对于他这样的小城青年,去北京见到了更广的世界,才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以前不知道家乡好,当时我才意识到家乡不就是诗和远方?”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拍摄抖音短视频,用一种更短更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喜欢的内容。家乡则提供了先天的内容选题优势,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可以持续提供优质的内容输出。
乐天的父母也有媒体从业经验,于是一个“小型家族企业”的团队诞生了。
借助多年的专业积累,启动并不难,他们的视频很快在抖音上走红。乐天清楚记得,他第一个破100万播放量的短视频是《饕餮贵阳》,讲述了贵阳从早餐到宵夜的各色美食,接着他们的小团队又陆续制作了《饕餮黔南》《饕餮黔东南》《饕餮六盘水》系列。
此后,他的视频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众多短视频中,位于贵州黔东南的岜沙苗寨令他最为触动,这条视频虽然是三年前拍摄的,但如今仍旧在置顶位置。
乐天感慨,岜沙人从出生开始,他们的父母就会为生命的诞生种下一棵树,去世后,寨子里的人会把这棵树砍下来,做成它的棺木,埋进密林深处,然后在上面种上一棵小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越长越大永远长青的树。什么最酷?敬畏自然最酷,生不带来一根丝,走不带走一寸路,循环往复。
记录传承
乐天用一种归来的游子的视角,重新去挖掘发现家乡的美,再用自己擅长的笔头功夫写脚本,向大家解读展现美丽贵州。也因此,2020年时,他获得贵州乡村振兴旅游形象大使的称号。
在每一次旅行中,除了领略山河,走进城镇,乐天也认识了这么一群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看到了他们的付出与坚守。
“我觉得很多风景,它如果不加人为的破坏,它会一直在那儿,但是很多人文类的东西,如果你不去记录、不去讲述它就是会消失的。”于是他决定通过短视频把非遗文化记录下来。
乐天拍的第一期非遗,是贵州铜仁的叶脉绣技艺。匠人在叶子上穿针引线,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视频发出后,反响热烈。传承人告诉他,很多游客在看了他的视频后来到小院,表示想亲眼看看、学习和体验,购买挂件、钥匙扣、台灯等用非遗技艺创造的周边产品。
在抖音,乐天还被平台认定为助力乡村发展的“乡村守护人”成员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发布了六个中国非遗技艺视频。
在视频拍摄过程中,越深入了解,他越发现非遗技艺传承的困难。但看到粉丝们的留言,他就感觉到了意义所在,尤其是那些留言的95后00后,“他们真的非常喜欢非遗,传统文化的复苏,还有民族自信的建立,是肉眼可见的”。(记者 杨飞跃 编译 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原文见5月5日中国日报旗舰版、香港版16版,国际版14版 英文链接: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305/05/WS64542728a310b6054fad1185.html
来源:中国日报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