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高空蹦极研学观光,贵州大手笔投资造桥改善交通带动旅游火了 全球快看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于:2023-06-19 15:39:18

飞机即将抵达贵阳龙洞堡机场时,从高空俯视,是一条条沿山而建的公路、穿山跨河的桥梁。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画面逐渐变得清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1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桥是通往下个出口的快速路。截至2022年底,贵州建成桥梁超2.8万座,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山地高原,连接了近126万座山头,搭建起总里程超8300公里的“高速平原”。

从飞机上俯瞰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都记者陈秋圆 摄

过去十年,是贵州交通大踏步前进的“黄金十年”,基建等投资拉动助力贵州后发赶超,GDP跨上2万亿元台阶,成为“增速明星”。贵州的路、桥修够了吗?还不够。据悉,今年贵州公路水运投资将继续保持千亿元规模,同时,大力推动公路交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标志性桥梁打造一批交旅融合示范项目。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路桥不仅方便“走出去”,也期望更多人“走进来”。

近日,南都记者随交通运输部2023年全国交通重大工程宣传采风活动暨“我来贵州来看桥”活动走进建设现场。大手笔投资、高科技含量、兼顾安全经济环保、多途径降本增收,是记者观察桥梁建设的关键词。

交通、通讯基础改善

“大数据”成名片,村超、村BA“火出圈”

早上8点,记者一行从六盘水出发,炎炎夏日,当地气温只有十几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从南到北经历了一轮轮高温。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素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与贵阳、安顺、毕节等都是避暑胜地。

现代意义上的六盘水是一座被“三线建设”拉来的城市,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新型煤化工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历史上,西南边的六盘水在春秋时期为牂(zāng)牁(kē)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留下了神秘的古夜郎文化。

流淌至今的牂牁江,碧绿江水引来游人赞叹。大约一个半小时后,记者一行进入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两山夹缝间的牂牁江大桥若隐若现。盘山而上后,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大桥主塔跟前,建成后大桥两岸将真正实现“天堑变通途”。

两山夹缝间的牂牁江大桥。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道出了贵州人的无奈与心酸。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神奇山水的同时,也造成了山阻水隔,落后的交通状况曾长期制约贵州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后发赶超,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如今高速总里程排全国第4,综合密度排全国第2。全省9市州机场全覆盖,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

行驶于高山峡谷间,让人惊喜的是,一路手机信号满格,同行人称这或许得益于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塑了贵州的发展格局,相继吸引无数企业来投资兴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新能源企业落户贵州,带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快速增长;苹果、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移动等入驻贵州建立数据中心,形成半径4公里的1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大数据”成为一张靓丽名片,贵州也成为国家“东数西算”的八大枢纽之一。而得益于交通便利和网络通畅,贵州“村超”“村BA”的欢乐场面在新媒体传播的当下“火爆出圈”,不少人计划着要亲身感受一番。

稳投资

今年贵州公路水运投资规模继续超千亿元

“小省办大交通”,十年来贵州大手笔投资交通基建,公路水路投资连年刷新纪录,2016年列全国第一,2017年列全国第二。2012—2021年,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超1.5万亿元,约占过去10年全省GDP总和的1/10,支撑贵州在全国经济格局中“赶超进位”,GDP排名上升4位,2022年底GDP突破2万亿元。

投资的拉动作用也体现在各方面。以“十二五”以来至2017年底的数据为例,贵州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7581亿元,仅高速公路投资就直接拉动GDP增长2.3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61万个,消耗钢材1440万吨、水泥8688万吨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适度超前推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成为扩投资稳增长的着力点。6月16日,国家发改委透露,今年1-5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0个,总投资6672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等行业。

年初,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将围绕稳投资、稳就业、保民生、优服务、防风险开展。其中包括全省公路水运完成投资1150亿元,投资规模继续稳定在千亿级以上;“护路员”公益性岗位稳定在岗2万人以上,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财政投资资金的10%。此外也提出,指导省本级交通企业进行重整债务,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出省通道

北接成渝、东接长三角、西接云南通东盟、南接粤港澳

在建中的牂牁江大桥,就是贵州一项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纳(雍)晴(隆)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纳晴高速则是纳雍至兴义高速公路(G7612)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62.17公里,总投资380.05亿元,桥隧比69.46%。路线起于毕节市纳雍县,经织金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水城区,终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

可以看出,当下外界还不甚熟知的西南这几大县市将被纳晴高速串联起来。不仅如此,它还串联了杭瑞、厦蓉和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官方称,它的建设将加强贵州西部地区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形成贵州与四川、广西间的快速通道。

作为一个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的内陆省份,贵州正借桥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贵州交通向北可以连接成渝,向东连接长三角,向西连接云南通往东盟,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202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25个,预计“十四五”末将达到29个,与周边省份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省域内实现以贵阳为中心的“2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圈、“4小时”通达全省、“7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的“247高速公路交通圈”。

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纳晴高速项目供图

降成本

路程从1小时缩短至1分钟,创新工艺让建桥更省钱

时空距离的缩短,靠一段又一段穿山跨河的隧道和桥梁。盘山而上,牂牁江大桥从远处的一小点变成了眼前的“庞然大物”:该桥全长1849米,是主跨1080米的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江面最高距离380米,桥梁高度在世界百座高桥中排名第11位。建成后,两岸路程将由现在的1小时缩短为1分钟。

“真的能缩短为1分钟吗?”建设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大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到时候车流量也会多起来,这也是架桥建路的原因,不然会亏本,也要考虑盈利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牂牁江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过程“纯贵州造”的悬索桥。“以前这种钢结构桥,都需要从沿海地区制造完再运到贵州来组装,现在桥梁的钢结构部分全部由贵州建造。”贵州公路集团纳晴15标项目负责人赵明富介绍,大桥主缆及吊索由位于贵州遵义的贵州钢绳集团加工制造,引桥及主桥钢梁由位于贵州惠水的贵州公路集团交通产业园生产加工,均是本土企业的首次制造。

每座大桥投资巨大,几亿几十亿的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兼顾安全和经济是一大考量,重大科研创新为降本增效提供助力。牂牁江大桥项目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了2m×4m特制贝雷片系统,也实现了横梁现浇施工无需“落地钢管支架”,不仅施工速度快,还能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此外,首创的“无导梁连续顶推”施工工艺也有类似效果:工艺设备投入少,取消了钢导梁、临时墩等重复利用率低的定制装置,经济效益提升30%,工期缩短14%。

头戴安全帽、手戴手套、通过实名安全通道,记者乘坐施工电梯登上牂牁江大桥高达248.1米、相当于88层楼高的晴隆岸主塔。在这里,可以直观了解横跨千米的悬索桥是如何造出来的,答案就在于两座主塔间的“猫道”,它是主缆下的临时施工通道,也是工人的高空脚手架。

牂牁江大桥上的“猫道”,用于主缆架设。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据悉,目前大桥正在进行两根主缆架设作业,这也是支撑拉起整座悬索桥最主要的设施。每根主缆共199股索股,单根索股长约1909米,由91根高强度锌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组成,总共重约29.52吨。这些钢丝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突破了悬索桥主缆用高强钢丝的关键技术瓶颈,也是国际上该材料在桥梁建设中首次使用,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我省因地理环境特殊,修路架桥中面临的不少问题都是全国性、世界性难题。”贵州的交通人坦言,贵州桥梁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并不是特意奔着世界纪录去,很多时候是自然环境“逼”出来的。位于六盘水六枝特区的乌蒙山大桥也是纳晴高速的一个重点控制性工程,也将创造一项“世界第一”。该桥跨越阿志河峡谷及两侧斜坡而建,主桥跨径27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座大跨度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为推动该类型拱桥在山区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山区拱桥一般修建在两岸陡峭的峡谷地带,施工条件差、挖方大。乌蒙山大桥建设如何兼顾环保和安全要求?贵州公路集团第八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刘骁凡向记者介绍,这种组合结构相比较于常规钢筋混凝土拱桥减轻自重27%,使得拱座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小,桥梁整体结构更稳定安全,同时,也极大节约了钢筋混凝土用量和拱座开挖量,实现降碳节能减排。

正在建设中的乌蒙山大桥。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促增收

研学观光、空中蹦极,桥梁还可以这么玩

“用明天的钱修今天的路”,过去十年,贵州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普通公路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养护打捆招标实施模式,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近段时间以来,业内和大众对于偏远地区交通基建项目的投资讨论颇多。记者此行中,降本增效成为关注桥梁建设中的关键词之一。而除了“省钱”,“增收”也成为更大发挥桥梁效益的途径。

这方面,2009年建成通车的坝陵河大桥是其中一个典范。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境内,距离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仅十几公里。大桥投资14.8亿元,为当时贵州交通建设独立大桥投资之最。全长2237米,主跨跨径1088米,建成后使得两岸行程从1小时缩短至几分钟。

货车经过坝陵河大桥。 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该桥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国内少数可进入桥体内部开展旅游观光的超级工程大桥。记者一行乘坐电梯来到大桥内部长廊,“车在桥上行,人在桥内走”,头顶车声风声呼啸而过,两岸是高山,脚下是流动的坝陵河水,可谓是“勇敢者的乐园”。2019年10月,贵州高速集团在桥上开发了高空蹦极、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餐厅、空中漫步等多项极限运动项目,其中,大桥高空蹦极项目以370米的高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商业蹦极。自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登桥观光及极限运动项目体验5万人次,营收达800余万元。

桥梁本身成为景点,带来了增收。随着坝陵河大桥桥体观光及高桥极限运动的投建,催生了数十余家高端精品民宿群,为周边经济增收近5000万元/年。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工作人员王雨向记者介绍,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民宿生意,当地特色农产品枇杷、小黄牛肉也通过大桥走出大山,他所在的博物馆的一些工作也专门招收当地户籍的人,这些都增加了周边老百姓的收入。他也坦言,大部分当地人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

进入坝陵河大桥内部,体验空中漫步。南都记者 陈秋圆 摄

坝陵河大桥的模式,也开启了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截至2022年底,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中国9座获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的桥梁贵州就占4座,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

如何更好利用这些独特资源?贵州在思考,也在行动,近年来正加快推进桥旅、路旅、航旅、交邮、交产“五大融合”,推进交旅融合业态升级,推出一批桥旅融合“网红打卡地”。例如,平塘特大桥与周边“天眼”“天坑”等景区联动发展,打造贵州首个“桥梁+服务区+景区”交旅产品“天空之桥”,服务区自2019年12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55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除了观光和极限运动,坝陵河大桥还依托桥下的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也是国内最大、省内唯一以桥梁为主题的科技馆,实现“馆桥合一”,建设集“研学教育、桥旅观光”为一体的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也颇有成效。自2019年以来,基地累计接待来自北京四中等省内外600余所学校到科技馆开展桥梁系列“STEAM”研学教育活动,学习大国重器建设与大国工匠精神。今年第一季度,接待省内外研学群体10000余人,其中24%为省外学生,营收达120余万元。

在科技馆现场,记者也碰到正在此听课的学生们,以及同学们留下的桥梁手工作品。南都记者了解到,着眼即将到来的暑期,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于6月11日发布了贵州省首批特色研学旅游线路,包括红色、历史、生态、非遗、科普等为主题的30条线路,其中就包括“桥见未来”坝陵河大桥研学之旅。

这个暑假到贵州来看桥,看“村超”“村BA”,贵州向全国发出邀请,并发布了避暑旅游“优惠大礼包”:6月16日至8月31日,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景区门票免费,6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含)以上人士景区门票免费,景区门票5折优惠,高速公路通行费5折优惠等。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贵州六盘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