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吴小兰 应军良 华永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儿时记忆,正回到现实。
8月30日,杭州新型综合种养现场会在临安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杭州新型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0.8万亩,综合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其中,“稻鸭共生”面积4.4万亩、“稻蛙共生”面积0.81万亩、“稻鳖共生”面积1.8万亩,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杭州人均耕地少、且高度碎片化,全市现有耕地仅183.61万亩。如何提高效益,在现有空间挖掘潜力?今年以来,杭州大力推进“稻+N”综合种养,形成稻鸭、稻鳖、稻虾等一批综合种养新模式。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增收高效的新型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功能,是杭州破题的方向。”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经过一年的发展,杭州已有440余家主体主动参与综合种养。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也让稻田附加值不断增加。今年,综合种养模式预计可带动杭州农户累计增收2.5亿元以上。
“一田两种,真正实现了‘百斤鳖、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杭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开始探索“稻鳖共生”。董事长金建荣告诉记者,从温室甲鱼养殖起家的他,逐渐感受到综合种养的发展潜力。
2015年,他率先流转100多亩土地,探索半山区多元化稻鳖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如今,500亩的稻田里稻渔互促。甲鱼产生的粪便起到肥田的作用,而甲鱼也可以吃水里的微生物。经过提质增效,水稻年产150吨,甲鱼年产量1.5万公斤,亩均利润可达2.4万元。
技术的创新,不仅大大提升了“稻”和“N”的品质,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这些年,我们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了70%以上。”金建荣说。而据对杭州84家基地调查结果显示,综合种养亩均肥药成本为154.4元,比水稻单作的387.7元下降了60%。
“稻+N”并非简单的叠加,其对于生产环境、种养品种、季节把握、生产管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技术短板,杭州市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的21名农技专家,专门组建服务团队,探索品种育、繁、推等技术难题。各地农业农村局也组建了工作专班,定期为农户上门服务。
保障兜底,杭州还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补助方面,杭州市级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力度在全省领先。同时,富阳还推出了全国首单稻蛙订单价格保险。目前杭州稻田综合种养保险中,养殖产品参保面积达到5538亩。
会上,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与杭州市农发集团签订综合种养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保临安支公司与杭州佳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稻蛙稻鳖等综合种养保险保单。
既让农民端稳饭碗,又让有限的耕地产生更大效益。接下来,杭州将重点打造一批叫得响、口碑好的综合种养农产品品牌,深化综合种养上下游全链条整合提升,并结合电商直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农旅深度融合的生态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