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自2017年启动以来,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坚持试点先行,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8个方面的26项改革举措有效落实,为我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我省把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制定实施《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青年职工特别是青年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职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500多场次。把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组织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聚焦打造高地、建设“四地”,围绕光伏、盐湖钾肥开发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制定劳动和技能竞赛5年规划。紧扣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举办5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深化“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命名5个全国示范性、100个省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选树“青海高原工匠”44名,省级“工人技术明星”49名。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定实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企业单位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省总工会协调各成员单位不断推动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性安排,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注重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产业工人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注重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加大对产业工人的表彰力度。加强对工匠人才的选树培养、关心关爱,连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78万个。推动“三新”领域企业建会和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以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提高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